清清的夢想
清清來自偏遠的山區,一家八口,因父母的工作,現居小城市,父親是貨車司機,母親是工廠包裝工人。家裡有八十高齡的奶奶,有弟弟,一對雙胞胎妹妹讀初中二年級,和一個最小的妹妹,現讀小學六年級。四姐妹都患有白化病,僅有0.1的視力,屬於視力殘疾四级。
清清作為留守兒童,在家鄉長大,在普通學校上課,讀書寫字時,眼睛幾乎貼在書本上。四姐妹都沒有機會去盲人學校讀書,閉塞的成長環境使她沒有選擇,她並不知道有專門的盲人學校,甚至也不知道盲人可以有其他的職業。
在貧困的家境與視障的壓力是清清每天面對的挑戰,別人異樣的眼光,前途的不確定,說不盡的辛酸與無奈,幾經辛苦,清清在2018年大學畢業。因為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,她有機會去到香港,參加了黑暗中對話基金會設立的職業培訓課,在為期半年的培訓實習中,她第一次了解到其他視障者及失明人士的生活,也是她第一次發現原來視障人士也能有正常及專業的工作,像她其中一位導師,彩虹工程創辦人Peter叔叔一樣,她還參訪了很多視障人士設立的機構/組織,使她「眼界」大開。
實習過後,清清回到內地,也開始接觸當地的殘障公益機構。過去的經驗與專業培訓,不僅幫助清清獲得現在外資銀行的文員工作,還孕育並堅定她的夢想——為視障兒童教育出一分力。
為了實踐這個小小的夢想,在過去兩年,清清利用她業餘的時間,走進盲校,與學校和家長們建立了信任的關係,更得到他們的認可,她的重點在於幫助視障兒童提升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,另外她也在關心一名多動症兒童,建立了穩定關係,定期陪護疏導。清清在大學的主修和教育有關,所以她也和一個公益機構合作,為殘障家庭的健全孩子做線上功課輔導;她更幫助朋友的公益團隊,促進更多殘障者就業。
談到她這個夢想,有人說清清實在有點天真,因為在內地的特殊教育機構本來就不多,而且很多都是正在發展當中,要實現這個夢想,談何容易?會不會把路越走越窄?坦白說,其實清清也不知道未來到底能為殘障兒童教育做些甚麼?但她不想再看到悲劇重演:她的父親幾年前耳朵出現問題,家裡動用了大筆資金給父親求醫,也配備了昂貴的助聽器,聽力才得到一定改善。
那年,她的弟弟才十四歲,但因家庭負擔被迫輟學在家,這是清清的痛,她不想看到更多殘障孩子像她弟弟一樣失學,所以她努力把她能做的都努力做好,能幫助一個人就盡力去幫。
除了努力工作,熱心參與幫助殘障兒童外,清清也在準考雅思,為來年出國修讀特殊教育碩士做準備。為了減輕她的經濟負擔,也讓她可以相對地安心作進修的預備,清清的兩位雙胞胎視障妹妹已經在彩虹工程的助學計劃中得到資助,這樣她就可以繼續努力,邁向將來為更多殘障兒童出一分力的夢想。